close

 

 Whitesilk.bmp

 

/蝶舞

 

雖然在台灣上映的越南電影不多,卻都令人印象深刻。

 

該怎樣形容<穿白絲綢的女人>這部電影呢?除了感人肺腑之外,還真的找不到第二個貼切的形容詞。這是一部看過的人都會眼匡泛紅的催淚電影,可比擬台灣七○年代的連續劇「星星知我心」。

 

觀賞這部電影之前,對於越南電影的印象還停留在九○年代初期的法語電影<情人>與<印度支那>,這兩部戲以法國殖民地末期的越南作為背景,異國戀情是這兩部電影共同的重點,以文化以及貧富差異描繪殖民地時期的越南風情,這樣的手法對於情感的表達以男女間情愛為主,在地文化以及生活哲學反而成了次要的裝飾品。而<穿白絲綢的女人>與前述兩者最大不同在於,以一般升斗小民在戰亂努力求生存為劇情鋪陳的主幹,加上母親對女兒無我的親情為軸心,這樣的安排讓整部電影充滿了強烈的情緒感染力,也化解了語言的隔閡,讓人更加能體會到抽象的越南人文之美。

 

 

「白絲綢」是這部電影重要的象徵物,它既是定情物也是嫁裳,最重要的它代表母親給予子女無私的愛。「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這句諺語道盡了女人如油麻菜子般的人生,而白絲綢的女主人丹也是這句話的最佳代言人。故事由女主角丹的丈夫開始,駝背的丈夫是個孤兒,被遺棄時身上僅包覆著一件白絲綢,在他成年以後,便將白絲綢當成是定情物送給了丹,兩人在一個下雨的夜晚裡於破舊的小廟內成婚。結婚後,兩人向南部潛逃,落腳在一個村莊。沒有受過教育的情形下,新婚的夫婦倆必須打零工養育女兒,卻僅能糊口,又遭逢戰亂,物資缺乏的情形之下,忍受著丈夫的忿怒,身為母親的丹,販賣自己的乳汁紓困,餵飽一群嗷嗷待哺的女兒。在沒有錢買布製作制服,丹將心愛的嫁裳白絲綢拿來當布料,讓女兒能夠像一般的學生穿著制服上學。上述的劇情是幾段讓人印象深刻的部份,白絲綢所隱喻的母親給予子女無私的愛,即便以不同的方式表現,其高貴的內涵是相同的。

 

除了母親與女兒之間的親情外,這部電影也是一部反戰電影,導演雖未以血腥的場面敘述戰爭,卻讓觀眾在逃亡的過程中感受到戰爭所帶來的妻離子散天人永隔的傷痛。片長兩個小時的電影由打罵聲開始,返家拿白長服的二女兒將白絲綢綁在樹枝上高高舉著,企圖找尋失散的父親與妹妹,最後鏡頭以紅色的畫面以及黑白戰爭畫面交錯結束。當父親對女兒說:「我從沒見過『和平』,但我相信『和平』和妳一樣美麗。」這句對白是看完這部電影後,讓人不斷反覆咀嚼的一句話。

 

<穿白絲綢的女人>娓娓道來越戰時期的越南,是一部值得推薦的好戲,看過這部電影的人應該能夠體會,和平是所有人心中最大的遠景,也是所有父母最深切的期盼。

 

 

另刊載於WATCHNOW電影部落格

http://blog.nownews.com/watchnow/textview.php?file=32071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sunny5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